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思想周刊
随着近年来农用地膜覆盖占比不断升高,残膜回收效率较低等问题,已成为制约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——
如何有效提高农用地膜回收率
2019-12-24 07:27:51   
2019-12-24 07:27:51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核心提示

  近年来,宁夏农用地膜覆盖占比不断升高,应用范围日益扩大,对增加农作物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同时,还存在地膜使用源头控制作用发挥不足、残膜回收效率较低、残膜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等问题,成为制约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。

  综合施策、加强监管,从源头减少农膜使用

  针对农膜产品厚度低,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,要严格地膜使用标准,提高农膜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标准要求,全区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0.01毫米以下地膜,推广使用0.012毫米及以上农用地膜,同时,相关部门将农膜列入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工作,依法打击非标地膜生产和销售,规范地膜销售市场,加强产品质量保障。针对可降解膜使用范围小的情况,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在原州区、西吉县、海原县等地开展试验评价,加大以淀粉等材料为主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研究科技攻关,加快示范推广性能稳定、地区适应性强的可降解生物地膜,探索布局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试验。针对部分地区存在覆膜面积定指标、空种、空覆现象,要改进工作机制,尊重农户意愿,按照“宜种则种”“愿覆则覆”的原则推动农用地膜减量化使用。

  广泛宣传、加大补贴,提高农户交售积极性

  针对农户环保意识薄弱,回收主动性不高等情况,要加大宣传力度,确保地膜回收有序推进,各市、县(区)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刊等新闻媒体,大力宣传农用残膜污染危害和农膜使用知识,抽调各级农牧部门技术干部,进村入户,开展残膜回收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,确保群众基本能够了解和掌握残膜回收工作的相关技术。针对农户重残膜离地而轻残膜回收的情况,适当提高农户交售残膜补贴和“以旧换新”兑换比例,探索实施“交旧才能换(买)新”的机制,要求农户必须交售残膜才能换购新膜。针对农户交售残膜不方便的问题,要组织开展专门调研,科学测算回收网点辐射面积和服务范围,依托供销社服务网络、废旧物品回收点,建立分区合理、交售方便、专人回收管理的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,健全“村-镇”两级残膜回收网络体系,方便农户交售残膜。

  完善服务、创新机制,提高残膜回收效率

  针对农业残膜捡拾机械化程度低,人工捡拾离地不净等问题,建议设立农用残膜机械化回收专项资金,依托农机大户、农机合作社,组建农用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服务队,开展农用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服务,为地膜高效离地奠定基础。针对农膜回收体系不完善、回收渠道不畅通的问题,建立涵盖以旧换新、经营主体上交、专业化组织回收,不带创新机制,完善农膜回收体系。针对南部山区部分地区田间地头残膜堆积情况,建议深化协作联动,尽快成立以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,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,农业环保部门主抓,各相关单位协作的工作机制,组织动员各方力量,重点对田间地头等废旧农膜集中区及道路沿线、村舍周边、河道沟渠等散落区开展集中回收清理,确保“三无”整治目标实现。

  加大支持、增强保障,提升残膜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

  针对残膜回收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落后、经济效益欠佳,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,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,培育残膜回收利用新型环保产业,综合运用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战略、环保产业发展等有利政策,扶持建立一批残膜加工企业,并成立由农机、农技、种子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,实行领导包片、技术人员包点的行政、技术“双向”责任制,为残膜加工企业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加工造粒技术培训,引导企业生产有市场需求的再生产品。针对残膜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低的问题,统筹联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,深度参与高附加值产业链,带动全区废旧农膜及农村塑料制品的全商回收和再生利用,促进区域绿色、低碳、循环发展。针对制度保障不足等问题,研究制定残膜回收处理加工企业排放地方标准、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机制等相关制度,出台农膜无害化处理实施意见和管理条例,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、体系建设、保障政策等相关内容,为农用残膜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坚实政策保障。 (中共宁夏区委党校(宁夏行政学院)区情研究中心 执笔:张弼)

【编辑】:杨兆莲
【责任编辑】:李金香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